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2关口,日内下跌近300点。此前公布的人民币中间价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107,下调385点;最后一个交易日中间价7.0722,最后一个交易日官方收盘价7.1580,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7.1800。
9月26日,央行宣布,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央行决定自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上调至20%。
所谓远期售汇,就是对未来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所以提前锁定汇率,在未来约定的时间按当前汇率结算,可以规避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产缩水风险。
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必须缴纳一定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以前是零,现在提高到20%。那就意味着做空人民币的时候,有外汇储备限制,不能零成本做空,从而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做空。
9月5日,央行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8%下调至6%。
外汇准备金率的下调是为了释放更多的外汇流动性,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上调是为了增加做空成本,目的是为了扭转人民币快速贬值的趋势。
人民币贬值没必要太担心。
东吴证券认为,在人民币贬值背景下,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释放稳定汇率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回顾以往远期售汇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事件,稳定汇率的效果在短期内显现。
2015年8月31日,央行将远期售汇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向代客从事远期售汇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比例设定为20%,这是首次提出外汇风险准备金;此后,央行分别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和2020年10月宣布降准、加息和降准20个基点的操作。一般来说,准备金率的上调/上调发生在人民币贬值时期,下调发生在人民币升值时期;其中,宣布提储/增储后1-2个月内,人民币汇率走势总体平稳,之后延续前期贬值趋势;远期售汇合同金额大幅下降。2015年9月,远期售汇合同金额环比下降42.87%和77.65%,至176.34亿美元。2018年9月,远期售汇合同金额环比下降61.13%和46.15%,至108.22亿美元。现货询价量方面,2015年9月平均现货询价量环比下降39.22%,至232.45亿美元,而2018年9月环比分别增长46.97%和4.99%。
展望未来,东吴证券表示,短期内,在以美联储加息为代表的全球流动性收紧环境下,仍将维持“外紧内松”的宏观环境。根据前两次准备金率下调的效果,预计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走势;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和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外紧内松”的宏观环境将逐步得到调整。人民币汇率不具备中长期贬值的基础,不必过于担忧。
此外,招商银行认为7.1-7.2区间仍是本轮贬值的重要阻力位置。
招行表示,国内外需求疲软、中美货币政策差异、美元走强等因素并未改变触发因素。三重压力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地缘政治冲突和疫情也带来一定挑战。因此,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如果市场预期重大会议后新的政策形势或后续经济数据企稳,美联储加息节奏在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随着通胀回落和就业形势转弱而告一段落,人民币汇率将有机会触底反弹。
中国长期经济基本面仍在改善,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在2019年贸易战和2020年疫情爆发导致的高度不确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跌至7.1-7.2区间,预计仍将是此轮贬值的重要阻力位置。
1、红旗旗下首款MPVHQ9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35.88-53.88...
9月24日,中国荣威全新第三代RX5试乘试驾品鉴会在郑州赛卡国际卡丁车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