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新能源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也带动了整体汽车市场的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接近1/4,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营造安全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
市场地位显著提高。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不断增长的月度销量数据就是市场火爆的最好证明。”谈及今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受诸多因素影响,今年车市出现较大波动,直到8月底才实现正增长。相比之下,进入高速发展轨道的新能源汽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386万辆,同比增长1.1倍。2021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52.1万辆,今年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年初,中汽协预测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由于市场表现超预期,业界对今年新能源汽车充满期待。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可能突破600万辆。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100万辆,预计今年内达到1300万辆的目标。
一边是整体车市下行,一边是屡创新高的新能源车市场。一增一减之间,凸显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使得各大车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投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车企已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投放市场,新能源汽车投放数量远超往年同期。
长期观察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汽车企业把消费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布局的基础和战略选择方向。如今,在电动化发展的浪潮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兴汽车品牌,都将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拥抱新能源汽车不再是摆在车企面前的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考题。”他直言不讳地说。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
当时业内也引起了新能源汽车能否如期实现目标的争议。如今,不到两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已经用实际表现证明了自己。
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升至28%。预计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这一数字将很快超过30%。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伟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公开表示,今年将大概率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目标。
10多年过去了,从市场边缘到主流,汽车市场见证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壮大。
纳入汽车“三包”。
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里程碑式的一年。不仅市场销量超预期,还填补了新能源汽车“三包”的空白。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围绕“三电”系统的质量纠纷也逐渐增多。部分商家因重大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时,以新能源汽车不受相关法规保护为由,拒绝履行相应责任。
由于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品类,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保修、售后等相关规定仍参照传统燃油汽车产品执行。这样一来,由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认定缺乏标准,无法将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部件纳入相应的保护范围。
这意味着,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车辆关键零部件质量出现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最终可能由消费者承担。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根本保障。
针对这一现象,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新版《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正式纳入。
具体来看,新版汽车“三包”新增新能源汽车相关条款,包括: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作为与发动机、变速器并列的家用汽车主要部件,纳入免费更换范围;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特殊零部件的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货条款等。
此外,针对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新版“三包”在免费退换条款中纳入了动力电池起火的情况。自“三包”有效期之日起60日内或者行驶里程3000公里内,因质量问题出现动力电池起火等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崔东树表示,随着汽车新“三包”的实施,新能源汽车质量有法可依。消费者知道自己的权益边界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安全系统。
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总是透支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
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新能源汽车的火灾风险普遍高于传统燃油汽车。
为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水平,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效率等方面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安全水平,为新能源汽车创造良好的消费市场环境。
《意见》指出,车企要明确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统筹推进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相关技能。
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和安全。从近几年的安全事故可以看出,无论是车辆行驶过程中自燃,还是充电过程中起火,都或多或少与动力电池的质量有关。《意见》明确要求车企制定并持续完善产品安全设计指导文件,加强产品线上线下测试,加强供应商管理并鼓励其积极配合必要数据协议的开放,与电池供应商开展设计协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始终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中之重。在去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动汽车三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要求》中,特别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热失控后5分钟内电池系统不着火、不爆炸,为乘客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同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还将加强产品安全的监管和引导纳入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增加“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严格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体责任”的规定,要求落实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缺陷排查和主动召回,要求加快建立车辆事故报告制度。对隐瞒事故信息、不配合调查的,视情节轻重暂停或取消涉事车辆补贴资格。
崔东树表示,无论汽车市场如何演变,安全始终是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所有汽车产品应该具备的基本保障。这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汽车企业产品研发中的重中之重。对于车企来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新能源汽车也是赢得市场信任的根本。
1、红旗旗下首款MPVHQ9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为35.88-53.88...
9月24日,中国荣威全新第三代RX5试乘试驾品鉴会在郑州赛卡国际卡丁车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