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您的位置:首页 >动态 > 正文

全面注册制三季度IPO“成绩单”:过会率88%,264家企业“吸金”32

历经4年试点,今年2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主板发行上市条件得到精简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各板块之间的定位更加明晰,资本市场迎来里程碑式变革。

全面注册制三季度IPO“成绩单”:过会率88%,264家企业“吸金”32

全面注册制背景下,上市审核效率更高,也曾引发市场关于上市“门槛”变高还是变低的讨论。此前,证监会曾强调,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审核把关更加严格。

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之际,A股前三季度各板块IPO审核情况如何?过会率、新股融资有哪些变化?分布在哪些地区及行业?

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A股(以上市日为口径统计)迎来264只新股,较去年同期减少40家;IPO募资总额为3235.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3.9%。分板块来看,北交所新股上市数量、融资规模均同比出现增长。

区域方面,江苏凭借贡献50个项目、合计募资规模533.97亿元的“成绩”,超越去年冠军广东,暂居省级第一;湖南、安徽、江西等地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前三季度IPO企业的行业分布也发生变化。去年新增上市企业数量跻身TOP3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年内新股上市数量跌出前五;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则涌现出更多新股。

上市审核情况方面,前三季度254家企业“闯关成功”,过会率为88.19%,接近去年同期的过会率88.51%,科创板审核趋严,沪深主板过会率显著提升;业绩稳定性、是否符合板块定位等成为交易所审核关注的重心之一。

与此同时,185家企业IPO进程“急刹车”,选择主动撤单的企业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18家,折射出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的新常态。

年内新股融资超3000亿元,逾9成企业“超募”

2023年前三季度,A股IPO融资热度依旧高涨。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64家新股IPO募资总额为3235.82亿元。按照板块划分,科创板是募资的“主力军”,62家企业合计融资1395.79亿元;创业板共有98家企业上市,合计募资1119.93亿元;沪深主板新增44家新股,合计募资609.61亿元;汇聚“专精特新”企业的北交所表现亮眼,新股数量达60家,同比增长71.42%,融资额也由去年的65.68亿元增至110.48亿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前三季度新股上市数量减少约13%,但融资额“缩水”超3成,主要因缺少超大型IPO。上年同期,中国移动、中国海油(600938)等“巨无霸”企业回归A股,狂揽超800亿元资金;2023年前三季度仅2家企业募资额超过百亿元。

“超募”企业占比更高也成为2023年前三季度IPO市场的一大特征。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共计271家企业实际募资额超过募资规划,超募金额合计为991.98亿元;超募企业数量占比91.32%,高于去年同期超募企业占比89.14%。

分地区来看,263家注册地址在内陆的A股IPO企业,分布在25个省份(直辖市),仍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带。

前三季度,江苏凭借A股IPO企业50家、融资总额533.97亿元的“成绩”居各省份第一;广东贡献43个IPO项目,较上年减少15家,融资规模521.48亿元,暂列第二;排名第三至第五的分别为浙江、上海、山东。

融资金额方面,尽管IPO企业数量未跻身前五,但安徽的融资总额位列榜单第五位,IPO企业数量较上年增加4家。其中,晶合集成募资额达99.6亿元,贡献了该省份募资总额的41.63%。

除安徽之外,湖南、江西、浙江、重庆等地新股上市数量均较上年增加,宁夏、广西与上年相比实现“0突破”,均有两家企业IPO;前三季度,部分省份的企业,以“一己之力”撑起当地IPO募资规模。例如,陕西的陕西能源,募资72亿元,募资额占比达69%;来自黑龙江的“面膜第一股”敷尔佳(301371),募资22.32亿元,为当年该省唯一IPO企业。

按照所属证监会二级行业分类,264家IPO企业共来自38个行业。从发行上市企业的数量来看,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27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3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1家)、通用设备制造业(18家)。

对比上年同期来看,2023年前三季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PO企业数量同比减少20家,仅16家企业申请IPO。另外,食品制造业、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的IPO企业数量分别减少6家、5家,数量“缩水”靠前。

融资规模方面,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稳居第一,IPO融资总额为1019.69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融资总额分别为323.56亿元、277.09亿元。

具体来看,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吸金”效应明显,华虹公司以212亿元的实际募资额稳居榜首。中芯集成、晶合集成紧随其后,分别募资110.71亿元、99.6亿元。汽车制造业新增9家企业,募资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为多利科技(001311)、威迈斯、溯联股份(301397)、斯菱股份(301550)。

另外,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超募现象较多,且募资额同比上年增长。例如,航空飞行部件的核心供应商航材股份实际募资额为71.09亿元,超募34.87亿元;光伏组件头部企业阿特斯、锂电正极材料厂商湖南裕能实际募资额分别为69.06亿元、44.99亿元,分别较其计划募资高出29.07亿元、27亿元。

新受理企业数量减少2成,主板过会率提升明显

除了已上市的新股外,尚在IPO排队行业的企业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前三季度,沪深京交易所新受理359家企业的IPO申请,较去年同期新受理企业数量456家减少21.27%。

上述新获受理企业中,锚定创业板的企业数量最高,为110家,占比达三成,申报北交所IPO的企业数量次之,为102家,占比约28%。

从审核进度来看,上述企业中2家企业已获通过,2家企业报送证监会,5家企业注册生效,3家企业已发行。审核效率方面,上市最快的为注册制下首批平移企业,包括登康口腔、中电港(001287)等多家企业仅用49天便完成受理到上市的审核流程。

通过率方面,2023年沪深京交易所共审核288宗IPO,较上年同期的435家下滑33.79%;其中有254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为88.19%,12家企业未通过,14家企业暂缓表决,8家企业取消审核。

2022年同期则有385家企业过会,过会率为88.51%,与今年近乎持平,未通过企业数量为24家,占比5.52%,略高于今年前三季度。

全面注册制背景下,主板过会率明显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深市主板过会率分别为94.33%、90.32%,而在2021年、2022年同期,沪深主板过会率维持在80%左右,其中深市主板2022年前三季度过会率为72.09%。

北交所、创业板的过会率与上年持平,较2021年同期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过会率创下新低,前三季度为77.14%,且上会企业数量仅35家,较上年同期减少47家,降幅约57%。

对于这一现象,联储证券总经理助理尹中余曾分析称,主要因两重原因,一是监管目前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科技含量要求提高,这无形中提升了IPO门槛;此外,全面注册制后,一些行业不被鼓励在科创板上市。

实际上,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实施,各板块定位更加清晰,市场对于“硬科技”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已基本形成共识,主板则更加突出“大盘蓝筹”定位。

今年5月,拟募资650亿元的农化巨头先正达由科创板转“投”沪市主板IPO,并于6月16日首发过会。先正达集团在声明中表示,主板定位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先正达更适合在全面注册制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时将有助于接触到更多元的投资者,也对公司长期价值有利。”先正达集团称。

除了上会企业数量、过会率方面的变化,沪市主板“吸金”效应显著。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A股已过会企业数量为254家,募资总额合计3301.47亿元。其中,沪市主板已过会的50家企业,合计拟募资1622.06亿元,占比近半,去年同期31家沪市主板已过会企业合计募资637.51亿元。

与之相比,创业板、科创板的募资额则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创业板、科创板已过会企业合计募资额分别为740.69亿元、451.2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40.35%、62.58%。

经营业绩、板块定位受关注,185家企业“不战而退”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优化主板公司上市条件是其中关键环节。全面注册制下,主板的上市条件取消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限制要求,主板上市规则设置了“持续盈利+现金流或收入”“预计市值+盈利+收入+现金流”等多套多元包容的上市指标,提升了主板市场的包容性。

但证监会同时强调,实行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审核把关更加严格。从沪深主板IPO上会现场问询的问题中可以看出,经营业绩稳定、业绩模式成熟仍是交易所关注的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在沪深主板的上会审核中,有27家企业被问及经营业绩相关问题,占比超3成;16家企业被问及营业收入及毛利率情况;募投项目能否消化也是交易所关注的焦点,有14家企业被关注到该问题;IPO企业所在行业发展成熟度、财务规范、股权结构、、与客户及供应商是否存在重大依赖及特殊利益安排、行业地位是否引用第三方数据等也多次被交易所关注。

另外,随着各板块更加清晰,是否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板块上市,也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沪深主板上市审核中,有4家企业被要求说明板块定位问题,分别有3家创业板企业、1家科创板企业也被问及板块问题。

比如,拟登陆沪市主板的安邦股份,曾被问及“经营业绩是否持续稳定,是否符合主板大盘蓝筹定位。”拟冲刺创业板的建发致新被要求说明技术创新性,是否具有“三创四新”特征;闯关科创板的广钢气体则被问询,公司是否符合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板块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主板市场在审核方面包容性更强,但IPO“撤单率”同比上升。

2023年前三季度,主动“撤单”的企业数量为185家,华金证券、南京证券“颗粒无收”,各保荐的1家企业均因主动撤回申报材料IPO终止。

其中,主板有39家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创业板74家企业撤回,科创板43家企业撤回,北交所29家企业撤回。对比2022年前三季度,沪深主板有0家企业主动撤回申报材料,创业板111家企业撤回申报材料,科创板22家撤回,北交所34家企业撤回。由此可见,除北交所、创业板外,沪深主板、科创板撤单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从行业角度看,三季度“衣食住”企业撤单情况较为突出,不乏知名企业。比如,餐饮连锁企业老乡鸡、食品企业沃隆坚果、火车上的“老字号”德州扒鸡、拟冲刺“茶叶第一股”的八马茶业、木地板企业书香门第、海洋食品企业大洋世家等。

针对“部分在审企业撤回”的情况,9月15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在审核实践中,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图文

  • 小鹏G9:听人劝,吃饱饭 小鹏G9:听人劝

    刚上市两天就重新梳理车型命名与配置规划,小鹏G9的这番操作放在汽车圈里可...

  • 全新smart精灵#1首批交付盛大开启 全新smart精

    不负期待,如约而至。今日,作为新奢纯电汽车科技品牌 smart...

  • 只此青绿吉利星瑞2023款登陆重庆,11.37万元起能否拿下A+市场? 只此青绿吉利星瑞

    今年的雾都在经历过夏季的高温之后,却早早的在初秋的9月带来了丝丝凉意。不...

  • 福特“小猛禽”确定国产,价格简直不要太亲民 福特“小猛禽”确

    严格来讲,以前皮卡在国内并没有太大市场,但随着皮卡在各地的解禁,在国内也...